四川外国语大学坐落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是一所具有“忠于人民、服务国家”光荣革命传统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外语院校。
学校秉承“团结、勤奋、严谨、求实”的校训,发扬“守责、求实、开放、包容”的精神,彰显“国际导向,外语共核,多元发展”的办学特色, 开拓出一条“内涵发展,质量为先,中外合作,分类培养”的办学路径。
学校现已发展为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协调发展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形成了本科教育、硕士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继续教育及强化培训等多形式、多层次的办学体系,是西南地区外语和涉外人才培养以及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问题研究的重要基地。
历史沿革四川外国语大学(简称“川外”,英文为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缩写为SISU)始建于1950年,是在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成立的,历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政大学俄文训练团(195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俄文大队(1951)、西南人民革命大学俄文系(1952)、西南俄文专科学校(1953)、四川外语学院(1959)五个阶段。2013年更名为四川外国语大学,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校园环境学校背靠歌乐,面临嘉陵,校园呈梯级向歌乐山延伸,绿树成荫,环境幽雅,景色秀丽,是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的园林式单位和重庆市著名的和谐生态型校园,是大山城中的迷你山城。
学科专业学校有全日制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继续教育及强化培训等多形式、多层次的办学体系,设有21个院系、2个独立学院和1所附属中学。学校开设有43个本科专业,其中外语专业20个(18个外语语种),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本科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人。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学校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含二级学科13个;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含二级学科49个;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6个,含4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学校现有1个省级一流学科、5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8个省级一流专业立项建设项目;有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有12个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项目特色专业、3个特色学科专业群。
师资队伍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全面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工程。现有教职工1266人,专任教师78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师资总数的48.72%。学校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全国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教育部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6人,重庆市巴渝学者1人,“教学名师”“教书育人楷模”“十佳教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17人次,重庆市宣传文化第二批“五个一批”人才1人,“322重点人才工程”二层次人才3人,“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7人,“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及“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人选25人次。现有全国一级学会、二级学会会长和副会长8人次。
人才培养学校现有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1个省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23门,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各5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5门;“十二五”期间获批省级教改项目95项。近五年,获得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66项,获得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0项;在国内外高层次学科专业竞赛活动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38项,省部级奖项65项;外语专业级别考试及格率和平均分历年都超过外语院校平均水平。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基地、多语言青年志愿服务中心、排舞队、京昆社、博艺莎剧社等社团组织在国内外重要赛事和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
科学研究学校建有3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2个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学校学报《外国语文》是全国“中文外国语类核心期刊”,《英语研究》是CSSCI来源集刊。学校成立了金砖国家研究院、重庆国际战略研究院、当代国际话语体系研究院、重庆市国际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重庆市教育法治研究中心等应用型研究平台,产出了一批有价值、高显示度的研究成果。学校是中国外语界面研究会、中国语言教育研究会、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中国认知传播学会等全国学会组织的二级学会会长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