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粮配方的设计步骤
1、首先清楚的确认宠物的年龄、体重、生理状态和阶段水平,选用相应的营养标准。标准需要适当调整时,先确定各阶段的必需能量指标,然后根据宠物营养食品标准中能量和其他营养素的比例关系,再调整其他营养物质的需要量。注意充分考虑各营养阶段的营养成分的排它性和药物添加物的配伍禁忌。
2、根据原料资源特点来确定参配营养食品的种类和数量,作到因地制宜、采购便利。
3、查阅原料营养价值表,并记下营养食品中与需要量相应的重要养分的含量。
4、采用适当的计算方法初拟配方,配方要求基本满足蛋白质、脂肪、灰分、粗纤维、氨基酸水平、功能性特点等常规理化指标的均衡与营养全面要求。
5、在初拟配方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钙、磷、氨基酸的比例。
6、主要矿物质饲料的用量确定后,再调整初拟配方营养成分(百分含量)。
7、根据宠物不同的生理阶段和不同的生存状态补加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
8、宠物营养食品配方中(以宠物犬为代表)营养成分的计算种类和顺序是:能量→粗蛋白质→脂肪→磷→钙→食盐→氨基酸→其他矿物质→维生素。
9、在进行维生素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维生素在高温下的损失与变异。
10、结合工厂化生产的设备特点,将营养性配方按照设备条件调整成生产配方,注意要求做到,充分考虑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变形、变性、损失、损耗等因素。
制定狗粮配方,至少需要两方面的资料:动物的营养需要量和常用原料营养成分含量。为了使配方更先进和更科学,必须及时查阅各种原料营养成分数据库,最好要了解最近的原料营养成分分析表,对把握不准、概念含糊的原料掌握宁肯放弃选择也不可盲目使用的原则,确保宠物食用后的健康生长与安全。
狗粮配方的设计原则
狗粮配方的设计原则是关系到宠物能否健康茁壮的生长与发育,和宠物食品制造企业、宠物主人能否配比出符合宠物营养需求的关键因素。在宠物狗粮配方设计时,因充分考虑能否给宠物带来均衡的营养、提高宠物的健康水平。因此,行业内的众多人士对狗粮的配方设计要求很高,在宠物食品配方设计中必须遵循的几点原则:
第一点原则
宠狗粮的配方不是各种原料的简单组合,是根据宠物的不同种类、不同生理阶段、不同营养要求而设计的一种有科学比例的复杂营养配合。因此,设计配方时必须要有专业的宠物营养专家指导,不能仅仅考虑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还要考虑各种营养素的具体指标和营养的平衡性。原料必须符合卫生标准,营养物质要求全面、平衡,比如:能量与蛋白质、氨基酸与维生素、氨基酸与矿物质之间的平衡,个营养物质自身也必须平衡,比如:氨基酸与氨基酸、维生素与维生素也应该平衡。如这些营养物质达不到平衡,就会影响宠物食品的品质。在配方中营养成分过多与过少都会对宠物造成不良的影响与后果,这就要求我们严格把握配比的比例。
第二点原则
准确掌握狗粮原料的营养成分数据,原料的营养成分和含量是设计配方的依据,因此在配方设计过程中,必须搞清楚各种所用原料的成分、含量和安全性。在现实生产中,必须对每一样、每一批次的原料进行抽样化验,得到准确的含量数据后方可进行核算。对于一些新原料、非常规原料一定要先进行化验检验,并在完成基础的喂养试验后才可以选择。
第三点原则
我们知道,多种原料的合理配比所达到的营养功效是大大超多单一品种原料的。因此,多品种的选择原料是基本的科学道理。但是需要充分考虑原料与原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发挥互补的优势和原料之间相互拮抗的作用、食品添加剂及药理之间的配伍禁忌问题。
第四点原则
严格按照宠物的不同生理阶段、生理状态的不同需求进行营养指标的设计,根据宠物的生理条件、喂养环境、遗传特性进行均衡的营养化指标设计与计算。只有全面、均衡的营养才可以给宠物带来健康的生长与发育,并且能够提高免疫力,远离疾病。
第五点原则
掌握“适口性修复”原则,宠物食品的适口性是生产狗粮、自制狗粮配方设计的关键。不同品种的宠物有不同的采食嗜好,适口性差的狗粮,宠物首先不愿意采食,即便是采食也会很少,或表现出兴趣不高,因此,设计良好的适口性、耐口性产品是设计狗粮配方的重要原则。
第六点原则
狗粮原料的营养性和安全性原则是在进行配方设计时常常需要重点关注的。宠物食品必须符合宠物生理的结构特性,尽量采用一些易消化吸收、易分解代谢的原料。特别针对于幼小的宠物尽量多采用一些易吸收不宜引起胃肠不适应的食品原料。同时还要考虑到宠物食品的形状、体积、容重等物理因素,以便于宠物采食和消化。
第七点原则
充分考虑狗粮的营养功效作用也是在进行配方设计时必须兼顾的原则之一。宠物食品不仅具有充饥、饱腹作用,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提高免疫力、抗疾病发生的作用,那么大宗原料、微量元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稳定性安全性是非常关键的。
第八点原则
狗粮的设计不是无边界的设计,是有一定的成本控制下的测算与核算。根据优势原料资源进行选择,尽量采取一些性价比高、便于采购的原料进行使用。
第九点原则
狗粮的卫生性原则是相当重要的。是否采用卫生的原料直接影响着狗粮的卫生指标。同时充分考虑在生产制造,或者烹饪过程中原料在继续进行物理、化学、微生物的反应中发生的变性引起的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