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通海县酱菜厂位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境内,史建于1956年1月,属通海县首批国有企业,2001年5月改制为民营企业。悠久的历史,使企业形成了精湛的酿造技术和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工艺先进,产品独特,自始素有“通海酱油禄丰醋,新兴姑娘河西布”的云南民谣佐证。目前企业生产区占地面积约66000平方米,车间厂房总建筑面积近40000平方米,内部环境及周边环境十分有利于食品生产。企业主导品牌有“通海牌”、“品香斋牌”、“辣美仔牌”,主要产品为酱油、酱咸菜、泡椒、大头菜及调味品等五大系列,近100个品种,较好地满足了云南省及国内食品酱菜市场对无公害、绿色、高品质产品的需求,产品远销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美国及非洲等。
企业始终坚持“质量、信誉、服务”的经营理念。目前产品经国家多次检验,完全符合国家标准,产品已远销各省、市、自治区,覆盖全国近90%的市场,年销售产品一百余万件,并出口日本、香港和东南亚市场,特别是北京市场畅销二十余载,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声誉。为保证原料品质,在全省部分州、县建立原料种植基地52000多亩,年收购加工农产品6万余吨,年均支付农产品收购资金近亿元,辐射带动种植农户25000多户。
企业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发展,现资产总额达一亿以上,年产各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酱菜食品50000余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全,部门设立齐全,下设技术研发中心,财务部、生产技术综合部、经营部等,现有员工200余人,其中技术人员10人,大专以上学历16人,中技及高中以上学历50人,吸纳社会下岗人员16人,员工平均年龄35岁。
春秋五十载,凭着“求实奋进、团结创新”的企业精神,工厂业绩稳步发展,而今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和良好的信誉,多个产品荣获省优、市优产品称号,大头菜还荣获国家八部委举办的《中国妇女儿童用品四十周年博览会》铜奖。2010年企业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企业,2010年通过GB/T19001-2008/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10年“通海牌”再次被云南省工商局认定为“云南省着名商标”、2012年1月被列为“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012年8月被云南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云南省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2013年1月被认定为“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
●清朝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通海人张从正在大理偶然得到了南京酿造酱油的秘方。回通海后,他依据此秘方,结合家乡的传统工艺,创建了“调鼎斋”商号,开始酿造酱油,不久即远近闻名。
●张从正创建调鼎斋成功之后,又有通海人设立“品香斋”,“鼎香斋”,“永香斋”,“品香斋”,“兴顺号”……这些都是当时有名的酱园。
●1910年,滇越铁路全线通车后,“品香斋”在云南省昆明、个旧、玉溪、江川等地开设了二三十家店铺,标明“通海酱油”进行销售。为保证质量取信于人,“品香斋”外销各地的酱油如果有发霉变质,一律包退包换并负担来往运费。除生产一般市料酱油外,“品香斋”还生产双料酱油,装成五六斤或七八斤一缸。
●民国元年(1912年)中国农商总会会长李根源将通海“调鼎斋”生产的酱油介绍到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参展,获国际土特产博览会金牌奖。
●唐继尧主政云南时,一直对通海酱油念念不忘。他家厨师烹制的菜肴如果使用的不是通海酱油,他就会觉得饭菜不香。有一天,家里的酱油用完了,叫人去买,也没有买到。原来当时昆明城中有一家名叫“品香斋”的商号,所卖的酱油供不应求,经常断货,店家就采取两天开一次门的方法来经营。唐府缺酱油,正好赶上品香斋关门。不过唐继尧不信通海酱油这么好销,第二天就亲自去商铺前查看。一到那里就有人认出了他,品香斋从此声名远扬。因为孙中山曾经两次封唐继尧为元帅,所以通海酱油就多了一个别名——“元帅酱油”。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通海生产的酱油发展到10余家,年产酱油50多万公斤,驰名省内外的有调鼎斋、鼎香斋、永香斋三家,产品远销昆明、红河、个旧、玉溪、思茅等地。省内开始有“新兴姑娘河西布,通海酱油禄丰醋”的民谚流传。
●1956年1月,国家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以“品香斋”、“调鼎斋”、“永香斋”、“鼎香斋”等12家私营酱菜作坊为基础合并组建公私合营酱菜厂。既生产酱油,又生产酱菜。
●2010年,云南省通海县酱菜厂成为商务部认证的“中华老字号”。
●2016年12,在各界领导以及全国经销商的见证了,迎来了建厂60周年庆典大型文艺活动。